鈣鈦礦太陽能電池(Perovskite Solar Cells)被譽為淨零轉型的「明日之星」。相較於傳統的矽晶電池,它們更便宜、更輕薄、更具可撓性,且發電效率的理論極限更高。然而,這項革命性技術始終面臨著一個阻礙其大規模商業化的致命缺陷:穩定性差

過去,科學家只知道鈣鈦礦電池在持續的光照和高溫下(也就是它們實際工作的環境中)會迅速降解,導致效能大幅衰退。這種現象被戲稱為「融化」,但其背後的確切分子機制一直是個謎。

近日,根據《SciTechDaily》報導,一個跨國研究團隊終於解開了這個謎團。他們發現了導致這種快速降解的真正原因。


關鍵發現:不只是光和熱,而是「超氧化物」

研究指出,當鈣鈦礦電池運作時,光照會激發出電子。長久以來,科學家認為是這些能量或伴隨的離子遷移導致了材料結構的不穩定。但這項新研究發現,真正的問題出在「氧氣」

當氧分子(O2)滲入電池結構並與這些高能電子相遇時,會形成一種極不穩定且具高反應性的分子——「超氧化物自由基」(Superoxide Radicals)。


連鎖反應:結構的「解壓縮」

這些「超氧化物」就像是微小的炸彈,它們會開始攻擊鈣鈦礦的晶格結構。一旦結構被破壞,就會引發連鎖反應,導致材料快速分解,釋放出揮發性氣體,最終使電池「融化」並完全失效。

這個過程就像是拉開了毛衣的拉鍊,一旦一個節點被破壞,整個結構就會迅速瓦解。


從「解謎」到「解方」,商業化迎來曙光

這項發現雖然點出了問題的嚴重性,但對產業而言卻是個天大的好消息。

因為「知道敵人是誰」,科學家們終於可以停止大海撈針,轉而設計「精準的」解決方案。例如,開發新的鈍化層或添加特定的化學物質,其目的就是專門「中和」或「清除」這些破壞性的超氧化物

解開了這個「融化」之謎,等於是清除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邁向商業化、耐久化的最大路障之一,為更便宜、更高效的潔淨能源未來鋪平了道路。


圖片來源: Shutterstock
資料來源: scitechdaily.com​
來源網站: 
Mystery Solved: Scientists Discover Why Perovskite Solar Cells “Melt” (scitechdaily.com)

免責聲明:
1、本協會編譯、刊載於台灣淨零排放協會官網及〈會員雙週報〉電子報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環保趨勢及教育目的,不為營利使用。
2、任何一切因使用、改編本協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,由使用、改編者自行承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