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環境部長彭啓明與嘉義大學校長林翰謙簽署合作備忘錄(MOU),成立「生質物零廢循環研發示範中心」,除協助嘉大動物試驗場資源化處理,也造福附近農戶及社區,推動雲嘉南地區農業資源循環與環境永續,為台灣邁向淨零農業再添重要里程碑;另出席「河川本色—水環境守護者聯盟召集令」夏令營,號召青年投入守護河川行列。
彭啓明說,過去豬糞水排入河川造成汙染,若將玉米、食品廢棄物結合豬糞,就能產生更多沼氣,生質能源未來有很大潛力,有可能取代天然氣,尤其嘉縣是農工大縣,應把農業資源收集起來,轉化為工業所需能源。
彭啓明也說,這次風災後將投入3億元,協助嘉義縣解決問題,盼以分工合作、利潤共享方式,建立台灣生質物零廢棄處理體系,由示範點至畜牧場全面改革,打造1中心、2基地,預計有120座處理設施。
林翰謙說,全球面臨氣候變遷挑戰,各國均尋求更友善的農業模式,畜牧糞尿集中處理與生質物高值化利用已成淨零農業關鍵策略,嘉大將發揮場域優勢,結合師生與產業,培育未來綠領人才,實現「生質物零廢循環」願景。
環境部委託長榮大學河川保育中心在台南市巴克禮公園舉辦夏令營,彭啓明表示,守護河川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,需要世代傳承。會中頒發「水環境巡守領域楷模」,包括台北豹山溪隊長甘偉文、台南正新國小蟋蟀少年隊教師陳俊臣、高雄鳳山北門里長謝秀霞、新竹新豐鄉隊長吳傳梴、苗栗竹森社區隊員楊招治及花蓮生態推展協會理事鄭龍麟,肯定他們的付出。
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
作者:吳淑玲
來源網站:邁向淨零農業 環境部、嘉義大學共建生質物循環中心 | 雲嘉南 | 地方 | 聯合新聞網
免責聲明:
1、本協會編譯、刊載於台灣淨零排放協會官網及〈會員雙週報〉電子報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環保趨勢及教育目的,不為營利使用。
2、任何一切因使用、改編本協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,由使用、改編者自行承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