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全球氣候危機日益嚴峻,戰爭對環境造成的衝擊正受到國際關注。最新研究顯示,軍事衝突不僅帶來人道災難,更產生驚人的碳排放量,加劇全球暖化問題。研究指出,軍事活動估計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5.5%,若將全球軍事活動視為一個國家,其排放量將位居世界第四,僅次於美國、中國和印度。

然而,由於軍事保密文化和國際氣候協議的漏洞,這些排放數據長期被忽視,僅有少數國家向聯合國提交不完整的軍事排放報告,導致戰爭所產生碳排放量難以被準確估算。

戰爭帶來的碳排量重大
近年來兩大軍事衝突,俄烏戰爭和以哈戰爭,所產生的碳排放研究揭示了戰爭對氣候的巨大影響。

《EuroNews》報導,自俄羅斯2022年入侵烏克蘭至2025年2月該俄烏戰爭三週年時,這場戰爭已產生近23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,相當於奧地利、匈牙利、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四國年排放量的總和。

至於以色列對加薩的軍事行動,最新研究顯示,以哈戰爭的前15個月就產生超過31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長期氣候成本,超過哥斯大黎加和愛沙尼亞2023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總和。


軍火運輸成以哈戰爭中最大碳排來源
《衛報》報導,一份英美研究團隊分析,以色列對加薩戰爭前120天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,超過全球26個最易受氣候變遷影響國家的年排放量,包括萬那杜和格陵蘭。在估計的65萬2552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中,超過99%與以色列的空中轟炸和地面入侵有關。這項研究尚未經過同行審閱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哈瑪斯(Hamas)在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期間向以色列發射的火箭僅產生約1140公噸二氧化碳當量,加上該組織在10月7日前儲存的燃料產生的2700公噸二氧化碳當量,哈瑪斯在前120天的碳足跡相當於454個美國家庭的年能源使用量。

這項研究也發現,在以哈戰爭的前120天中,已知近30%的二氧化碳當量排放來自244架向以色列運送炸彈、彈藥和其他軍事補給的美國貨機。

另一份納入以哈戰爭前15個月碳排放量的最新分析也指出,美國向以色列運送5萬公噸武器和軍事補給產生的排放量佔總排放量近30%,主要透過貨機和船舶從歐洲庫存運輸。

以哈戰爭中,另外20%的碳排放量則歸因於以色列飛機的偵察和轟炸任務、坦克和其他軍用車輛的燃料,以及製造和引爆炸彈和大砲產生的二氧化碳。

此外,戰爭引發的區域緊張局勢也導致大量碳排放產生。《衛報》指出,該分析顯示,葉門「青年運動」(Houthis)在2023年10月至2025年1月期間向以色列發射約400枚火箭,產生約5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,而以色列的空中回應產生的溫室氣體幾乎是前者的50倍。

而在以色列和黎巴嫩零星交火中,產生約3747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中,超過90%來自以色列國防軍的炸彈,僅8%來自真主黨(Hezbollah)火箭。


俄烏戰爭:三年戰爭碳排放量持續攀升
環境智庫《Earth Org》指出,截至2025年2月邁入第三年的俄烏戰爭,共計產生超過23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排放量,在2024年2月至2025年2月的12個月間增長了31%,相當於奧地利、匈牙利、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四國的年排放量總和,或1.2億輛燃油汽車的年排放量。

該報導指出,戰爭也成為烏克蘭最大的碳排放源。研究團隊將碳排放激增主要歸因於戰爭活動,包括燃料驅動的坦克、工事建設,以及彈藥、爆炸物和軍事裝備的製造和使用。

儘管無人機在2024年成為俄烏戰爭的最新武力象徵,但砲彈對氣候的影響在整個2024年仍然很大。

另一方面,軍事活動產生的排放在過去12個月持續穩定增長,坦克和戰鬥機等燃燒化石燃料的車輛是柴油和煤油的主要消耗原因,佔軍事活動排放量的740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,超越另一個戰爭導致碳排放的主要類別——重建受損建築和基礎設施的氣候成本。


野火成烏克蘭第三大碳排放來源
此外,《EuroNews》引用研究「衝突相關溫室氣體排放評估指南」指出,烏克蘭在2024年飽受野火困擾,是烏克蘭該年第三大碳排放來源。共計9萬2100公頃土地在2024年野火中燃燒,是前兩年平均值的兩倍多。

野火導致碳排放量更增加一倍,達到258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,與前幾年戰時的年平均值相比增加了118%。

研究報告主要作者克萊克(Lennard de Klerk)解釋,戰爭期間的點火源包括雙方的砲擊、彈藥發射、無人機墜毀、地雷爆炸和士兵生營火等。由於持續的敵對行動和佈雷,消防員無法到達該地區,因此初起火災變得更大更猛烈,直到所有燃料(樹木和灌木)燃燒殆盡才會停止。

另一方面,俄烏戰爭中雙方對能源基礎設施的集中攻擊,也使戰爭產生碳排放增加16%。其中,石油基礎設施受到特別嚴重的打擊,在2024年至2025年間,碳排放量激增至21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,而俄烏戰爭前24個月碳排放量為11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。

該研究團隊採用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185美元的「碳社會成本」計算,認為俄羅斯在三年戰爭後應承擔超過420億美元的責任。


戰爭所致碳排放量難以明確計算,「重建」將成為最大來源
事實上,無論是加薩還是烏克蘭,戰後重建都將成為戰爭碳排放的最大來源。

以哈戰爭產生的碳排放量研究估計,重建加薩需要清理瓦礫並重建43萬6000間公寓、700所學校、清真寺、診所、政府辦公室和其他建築物,以及5公里的加薩道路,總計將產生約294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,相當於阿富汗2023年的全年排放量,遠超至今戰爭直接軍事活動所產生排放。

《衛報》指出,根據該研究,重建黎巴嫩南部3600棟被摧毀房屋的碳成本,將幾乎等同於聖露西亞島的年排放量。

《Earth Org》則指出,重建烏克蘭受損建築和基礎設施的碳成本將佔總排放量的27%,僅次於軍事活動本身。

《衛報》並提及,由於以色列和俄羅斯的媒體封鎖,和軍事保密文化和國際氣候協議的漏洞,這些排放數據長期被忽視,僅有少數國家向聯合國提交不完整的軍事排放報告,導致戰爭所產生碳排放量難以被準確估算,且真正的環境成本幾乎肯定更高。


國際追責機制

《衛報》報導,聯合國大會已表示俄羅斯應對烏克蘭進行戰爭賠償,促使歐洲委員會建立了損害登記處,其中將包括氣候排放。「衝突相關溫室氣體排放評估指南」研究報告主要作者克萊克表示,凍結的俄羅斯資產應用於承擔這些費用。

衝突與環境觀察站環境政策官員科特雷爾(Linsey Cottrell)指出,「氣候損害的新貨幣估算突顯了衝突溫室氣體排放核算的重要作用。我們迫切需要國際協議來衡量和解決衝突和軍事排放問題。」

對於以哈戰爭,聯合國清潔、健康和可持續環境人權特別報告員普恩特斯(Astrid Puentes)表示,「這項更新的研究證明了停止不斷升級暴行的緊迫性,並確保以色列和所有國家遵守國際法,包括國際刑事法院和國際法院的決定。無論各國是否同意將其稱為種族滅絶,我們面臨的情況正在嚴重影響加薩的所有生命,也因氣候變化的惡化而威脅該地區甚至全球的人權。」

巴勒斯坦環境質量管理局氣候變化辦公室主任伊赫邁斯(Hadeel Ikhmais)則表示,「戰爭不僅殺死人類,還釋放有毒化學物質,破壞基礎設施,污染土壤、空氣和水資源,加速氣候和環境災難。戰爭還破壞氣候適應並阻礙環境管理。不計算碳排放是問責制中的黑洞,讓政府逃脫環境犯罪。」

倫敦瑪麗女王大學講師內馬克(Ben Neimark)表示,「軍方需要認識到一個事實,即由於他們自己造成的氣候變化,他們自己的國家安全和作戰能力正在受到損害。」

資料來源:
研究:全球「戰爭碳排放量」驚人僅次於美中印,戰後重建恐更高 -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

免責聲明:
1、本協會編譯、刊載於台灣淨零排放協會官網及〈會員雙週報〉電子報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環保趨勢及教育  目的,不為營利使用。
2、任何一切因使用、改編本協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,由使用、改編者自行承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