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日發表於《Science Advances》的研究指出,北大西洋子午環流(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,簡稱 AMOC)一旦崩潰,其影響將不僅止於氣候模式轉變,而是會與全球暖化產生非線性的交互影響,導致歐洲地區遭遇更極端、更頻繁且更持久的氣候事件。研究結果顯示,AMOC 崩潰與暖化的聯合衝擊,比單獨暖化或洋流崩潰更為嚴重,凸顯了人類社會面對氣候風險時,需重新評估「複合型氣候風險」(compound climate risks)的重要性。
AMOC 是地球最關鍵的大規模洋流系統之一,對全球氣候調節扮演重要角色,尤其對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氣溫、降水分布與風帶有直接影響。當前已有證據顯示 AMOC 正在減弱,其崩潰可能發生的時間尚未確定,但已有研究預估可能在未來數十年至本世紀末之間發生。
研究團隊使用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(NCAR)所開發的氣候系統模型 CESM2(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2),設計三種模擬情境:(1)僅有全球暖化、(2)僅有 AMOC 崩潰、(3)暖化與 AMOC 崩潰同時發生。結果發現,在第三種雙重情境下,歐洲地區經歷的天氣波動最為劇烈,例如熱浪持續時間拉長、寒潮強度加劇、溫度擺盪幅度更大。這些「極端天氣加劇效應」並非來自兩者簡單相加,而是產生了「超加成效應」(super-additive effects),也就是風險的總和大於各自之和。
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歐洲地區的中高緯度在 AMOC 崩潰後將可能變得更冷,但全球暖化仍會推升整體氣溫,這樣的交互結果會導致「氣溫不穩定性」增加,使得冷暖極端天氣交錯發生,對農業、能源供需與公共健康構成挑戰。此外,研究還指出,AMOC 崩潰會導致北大西洋副熱帶高壓系統改變,進而影響噴射氣流位置與強度,進一步改變歐洲的天氣系統與季風模式。
該研究並未預測 AMOC 崩潰將何時發生,但強調崩潰一旦發生,其後果可能是「突發而不可逆的」。因此,研究作者與外部專家皆呼籲,應儘早將 AMOC 崩潰納入極端氣候風險評估範疇,並重新審視目前對於極端天氣準備的策略與因應能力。此外,也應擴大對海洋循環監測與模型預測的投資,縮小 AMOC 崩潰的預測不確定性。
這篇研究提醒我們,氣候系統中的「臨界點」(tipping points)不能以孤立方式來評估,其與慢變的背景氣候變遷(如暖化)相互影響後,會引發更加不可預測、破壞力更強的氣候後果。在氣候政策層面,這代表各國在制定碳中和與減碳政策時,不能僅以「避免升溫超過 1.5°C 或 2°C」為唯一目標,更需關注可能隱藏在氣候系統中的臨界風險,以及複合風險情境下的韌性建設。
資料來源:CarbonBrief
作者:CarbonBrief Science Section Editor Cecilia Keating
來源網站:Ocean current ‘collapse’ could trigger ‘profound cooling’ in northern Europe – even with global warming - Carbon Brief
免責聲明:
1、本協會編譯、刊載於台灣淨零排放協會官網及〈會員雙週報〉電子報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環保趨勢及教育目的,不為營利使用。
2、任何一切因使用、改編本協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,由使用、改編者自行承擔。
更多淨零排放新知,歡迎訂閱本會淨零雙週報:https://www.tnzea.org.tw/eforms.php?lang=tw&tb=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