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氣候變遷壓力持續升高的今天,各大企業的應對策略正快速分歧。英國劍橋大學氣候學院執行董事林賽.胡珀(Lindsay Hooper)在《金融時報》撰文指出:有些企業開始放緩既有的減碳計畫、悄悄從官網移除氣候承諾,另一些則選擇持續推動、但日益沉默,唯有少數領先者仍勇於發聲,試圖推動更快的體制轉型。但她直言,「這不只是公關問題,更是策略選擇。」
胡珀強調,企業真正要爭取的不是短期掌聲,而是未來的韌性與競爭力。今日,氣候衝擊已不再是抽象遠景,而是保險、能源、農業與不動產等多個產業每日面對的財務現實。企業若選擇拖延,只會讓自己暴露在更高風險中。因為未來的轉型不只是企業內部的改革,更是一場整體產業與市場的重塑。
她提醒企業應看到兩種風險交織並存:一方面是若整體社會轉型遲緩,會帶來系統性不穩與資產泡沫;另一方面則是轉型若太快、企業反應不及,也將被市場邊緣化。在這樣的兩難中,企業不能僅靠提升自家效率或單點創新,更需要積極參與政策對話、產業鏈協作與基礎建設投資,共同建構「可轉型的市場條件」。
值得注意的是,胡珀特別指出歐洲的關鍵角色。作為擁有眾多低碳技術與創新的區域,歐洲有條件領先未來產業。但若選擇觀望、錯失戰略投資機會,則將面臨能源安全、電網韌性與產業競爭力全面下滑的風險。
她呼籲企業領導者展現行動力,不只提升自家表現,更要帶頭拆除制度障礙、釋放市場動能。公私部門也應共同設計有效的政策工具與資金槓桿,讓低碳轉型不再只是理想,而是商業上可行的現實。
最終,胡珀提出一句深刻總結:「現在不是靜觀其變的時刻,而是應該捲起袖子、以務實與堅定態度推動進展的時刻。」撤退氣候行動,不只是錯失機會,更是一場戰略性投降。而在全球搶占未來市場主導權的競賽中,這種代價,任何企業都付不起。
資料來源:Financial Times, Wait-and-see is not an option to ensure future climate resilience
作者:劍橋大學永續領導學院執行長 Lindsay Hooper
來源網站:Wait-and-see is not an option to ensure future climate resilience
免責聲明:
1、本協會編譯、刊載於台灣淨零排放協會官網及〈會員雙週報〉電子報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環保趨勢及教育目的,不為營利使用。
2、任何一切因使用、改編本協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,由使用、改編者自行承擔。
更多淨零排放新知,歡迎訂閱本會淨零雙週報:https://www.tnzea.org.tw/eforms.php?lang=tw&tb=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