碳定價已成為歐盟推動氣候變遷減緩的重要工具,特別是透過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(EU ETS)來限制企業排放。然而,本文指出,雖然碳定價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卻帶來了明顯且不均的經濟與政治成本。研究團隊以20年、涵蓋20個國家共224個地區的大型數據為基礎,發現碳價上升會導致地方產出與就業明顯下降,家庭收入也受到影響。最值得注意的是,這些經濟衝擊進一步引發政治效應——極端與民粹政黨在受影響地區的支持度明顯上升,特別是極右派政黨。

研究發現,碳定價的影響並非平均分配,而是高度取決於各地區的碳密集程度(碳排放對GDP的比例)以及其獲配的免費排放額度。碳密集度高、免費額度少的地區承受的經濟衝擊更大,這些地區的民眾也更傾向將選票投向反對主流氣候政策的政黨。這樣的趨勢與歐洲過去幾年政治極化、經濟困難時期極端政黨崛起的現象一致。

此外,該研究透過歐洲晴雨表(Eurobarometer)調查資料進一步指出,碳價上升會導致家庭對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上升,同時對環保議題的重視程度下降。研究也比較了碳價與油價上升的影響,發現儘管兩者造成的經濟壓力相近,但碳價更容易引發政治反彈,可能是因為選民認為油價為外部因素,而碳價則直接來自政府決策。
碳定價雖然是為了環境而設的好政策,但在實際執行上,其實帶來了很大的副作用。尤其是對那些原本就依賴高碳產業的地區來說,不只經濟受到衝擊,還可能因此讓更多人投向反對氣候政策的極端政黨。這些情況不只會削弱政策的正當性,也可能讓歐洲內部的不平等問題更嚴重。所以,作者提出的建議——例如用退稅或直接補助來減緩民眾壓力、讓政策更公平透明——聽起來就特別有道理。畢竟,如果一項政策要長久執行,除了環保效果,怎麼照顧到不同群體的感受,也同樣關鍵。


 

資料來源:VoxEU CEPR
來源網站:https://cepr.org/voxeu/columns/unequal-costs-carbon-pricing-european-regions

免責聲明:
1、本協會編譯、刊載於台灣淨零排放協會官網及〈會員雙週報〉電子報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環保趨勢及教育目的,不為營利使用。
2、任何一切因使用、改編本協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,由使用、改編者自行承擔。

 

更多淨零排放新知,歡迎訂閱本會淨零雙週報:https://www.tnzea.org.tw/eforms.php?lang=tw&tb=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