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歐盟原定於2024年起對未能達成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的汽車業者施加罰款,作為減碳政策的一部分,以推動歐洲汽車產業邁向更永續的發展。然而,考量到當前經濟形勢及產業壓力,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(Ursula von der Leyen)於與汽車產業進行第二場「戰略對話」後宣布,雖然歐盟的整體碳排放減量目標維持不變,但針對汽車業的罰款措施將延後三年執行,讓產業有更多時間適應新規範。
這項決策主要受到德國與義大利等歐洲主要汽車生產國的壓力影響。由於這些國家的經濟成長面臨挑戰,汽車產業更是受到全球市場變動與轉型成本的雙重衝擊,當局擔心過於嚴格的減碳罰則將進一步影響企業競爭力與就業市場。因此,雖然歐盟仍致力於減碳,並未調整長期目標,但選擇在短期內提供更多彈性,讓業者能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技術升級與調整營運策略。
根據歐盟的減碳計畫,2025年至2029年間,歐洲市場上的一般汽車二氧化碳排放上限將降低至每公里93.6公克,較前一階段的95公克標準更為嚴格。自2029年至2034年,排放標準將進一步收緊至49.5公克,最終目標是在2035年達成新車零碳排。歐盟原先規劃對超過排放上限的汽車生產商,每超標1公克罰款95歐元,但由於新決策,這項罰則將延後三年,讓業者有更長的時間進行調整。
除了減碳政策,歐盟同時也關注汽車產業創新與供應鏈韌性,特別是在電池產業的發展方面。目前全球電動車市場的電池供應主要由中國主導,而歐盟希望降低對中國的依賴,確保本地產業競爭力。范德賴恩表示,歐洲電池供應鏈的強度與韌性對汽車產業至關重要,但目前歐洲本地電池產業仍處於擴展階段,而進口電池因價格較低而佔據市場優勢,導致歐洲電池企業在競爭上處於劣勢。為解決這一問題,歐盟計畫直接補貼本地電池製造業,並可能要求電池內部零組件達到一定比例的歐洲產製,以確保本地產業的發展,同時避免未來出現新的供應鏈依賴問題。
歐盟執委會已於1月30日啟動「歐洲汽車產業的未來」戰略對話,並計畫於3月5日提出一套行動方案,以確保汽車產業能夠在環保與競爭力之間取得平衡。
資料來源:中央社
來源網站:https://netzero.cna.com.tw/news/202503030348/
免責聲明:
1、本協會編譯、刊載於台灣淨零排放協會官網及〈會員雙週報〉電子報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環保趨勢及教育目的,不為營利使用。
2、任何一切因使用、改編本協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,由使用、改編者自行承擔。
更多淨零排放新知,歡迎訂閱本會淨零雙週報:https://www.tnzea.org.tw/eforms.php?lang=tw&tb=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