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月13日,由本協會所舉辦的「2025碳權交易座談會」圓滿落幕,邀請范建得教授、石信智總經理與蘇漢邦研究員,深入探討全球碳市場發展趨勢、碳定價機制的影響及台灣的應對策略,吸引政府、企業與學術界人士熱烈參與。
范建得教授指出,巴黎協定第六條已成為全球碳市場發展的關鍵,許多國家計畫透過ITMOs(國際轉讓減緩成果)來達成減碳目標。然而,他強調,市場完整性與透明度仍是重大挑戰,如何在COP30前建立更嚴格的標準,防範漂綠與重複計算問題,將是未來的關鍵。
石信智總經理則分析全球碳市場發展,截至2024年,全球已有75個碳交易或碳稅機制,覆蓋24%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。亞洲國家如新加坡、泰國、馬來西亞等,近年來積極推動碳稅與排放交易,預計未來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。他也特別提到自願碳市場的崛起,包括Verra VCS、Gold Standard等國際標準,企業若能有效利用碳信用額度,不僅可降低碳成本,還能提升國際競爭力。他建議企業應從「被動合規」轉為「主動碳管理」,提早布局,以掌握低碳經濟的商機。
蘇漢邦研究員則聚焦灣的碳費與總量管制政策,解析政府即將施行的碳費徵收辦法與減量額度應用規範。他指出,政府計畫於2026年後推動「碳費與總量管制雙軌並行」,企業須提前做好碳盤查與減排規劃,以降低未來可能增加的碳成本。他特別強調,企業應關注**國際碳市場的連結機制,如利用境外減量額度(ITMOs)或參與國際減碳合作,以提升競爭力並符合國際供應鏈要求。
這場座談會讓與會者對全球與台灣的碳交易市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,面對碳中和與淨零排放的全球趨勢,政府與企業應攜手合作,以市場機制加速台灣的低碳轉型,確保在國際減碳經濟中占有一席之地。
資料來源 : https://netzero.cna.com.tw/news/202502100182/
免責聲明:
1、本協會編譯、刊載於台灣淨零排放協會官網及〈會員雙週報〉電子報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環保趨勢及教育 目的,不為營利使用。
2、任何一切因使用、改編本協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,由使用、改編者自行承擔。